SW-CJ-2FD 洁净工作台,苏州净化 生物安全柜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苏州净化生物安全柜简介

苏州净化生物安全柜简介

[导读]生物安全柜 ( b io lo g i e a l s a f e ty c a b in e t , B S C ) 是为保护 工作人员、实验室环境和实验材料而设计的生物 实验室 的重要设备,可防止工作人员在操作含有感染性因子的材料如初级培养物、菌种和诊断标本时,暴露于可能产生的气溶胶和溅出物。

任何向液体或 半固体材料 中施加 能量 的活动 , 如摇晃、 泼洒、 搅拌或向其他液体里滴液都会产生气溶胶( a e r o s o l s ) 。 另外 , 在琼脂培养皿里接种、用加样器往细胞 培养瓶里 接种 、 用多排加样器向微孔板里加含感染性因子的悬液时、 混匀或 搅拌感染性的物质、 感染性液体的离心 以及操作动物时都会 产生感染性气溶胶 。 直 径 小于 5 林m 的气溶胶 和 直径 5 10 0 卜m 的微滴肉眼看 不见 , 因此 可能被 吸人或和实验 台上 的其它物品发生交叉感染。 正 确使用 生物安全 柜可 以有 效 地减少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和由于气溶 胶暴露而 导致 的培 养 物的交叉感染 , 并能保护环境 。 实验室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的危险等级进行评估 , 以便于正确选择 生物安 全 柜对 不同病 原微 生物进 行操作 。 W H O 对于传染性 微 生物 按照其危 险级 别划 分为1、 2 、 3、 4组。
危 险组 1 是指不会引起健康成人致病 , 对个体和社会无 危 险或危险性较低 的微 生物 , 如枯草杆 菌 ; 危 险组 2 是指能 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 , 但对实验 室人员、 社会 、 牲畜或环境不太具有严重危险性的一类病原体。 可引起严重感染 , 但具有 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预 防措施 , 并且感染的传播性有限 , 具有 中度个体危险性和低社会危险性 , 如乙 肝病毒 、 沙 门菌等 ; 危 险组 3 通 常能引起严重 的人类或动物疾病 , 但一般不会从一个个体传染 给他人 的一类病原体 , 具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及 预 防措施 , 具有高个体危 险性 和低社会危险性 , 如结核 分枝杆菌、圣路易斯脑炎病毒等 ; 危险组 4 通 常能引起严重 的人类 或动物疾病 , 并且容 易从一个个体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他人的 一类病原体 , 通常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及预防措施 , 具有高 个体危险性和高社会危险性 , 如拉莎伤寒病毒 。 我们国家于200 4 年11月12日颁布了《病原微生 物实 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》( 以下 简称《管理 条例》) , 《管理条例》当中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、感染后 对个体或者 群体 的危害程度 , 将病原微生物分为 四类 :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, 是 指能够引起人类或 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 , 以及我 国 尚未发现或者 已 经宣 布消 灭的微生物 ; 第二类病原 微生物 , 是指 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 , 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 接在人与人、动物与人、 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; 第三类病原微 生物 ,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 疾病 , 但一般 情况 下对人、 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, 传播风 险有 限 , 实验 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, 并且 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 的微生物 ;第四类病原微生物, 是指在通 常情况 下不会引起 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。 第一类 、 第二类病原微 生物统 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。中华人民共和 国卫生部根据《管 理条例》中病原微生物分类 , 于 200 6 年 1 月 1 1 日制定了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》 , 对 目前已知 的病原 微生物的危 害程度、 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及运输包装等进 行了详细分类 。 由于不同类 型的病原 微生物的传染性及危 害程度 不同 , 在操作这些病原微生物时应选择合适的生物安全柜 。

相关文章